【防“癌”于未然!】你不能错过的一场HPV(人乳头瘤病毒)健康讲座

#后勤服务 ·2025-05-13


HPV(人乳头瘤病毒)感染是导致宫颈癌、肛门癌生殖器疣等疾病的主要原因,我国宫颈癌、肛门癌发病率逐年呈年轻化趋势,17-24岁大学生正处于HPV感染高峰。据2023年ICO/IARC中国HPV相关疾病报告显示:中国有5.824亿15岁及以上女性面临患宫颈癌的风险!值得注意的是,高危型HPV不仅是宫颈癌的主要诱因,其致癌作用同样体现在肛门癌中。一项中国HPV流行病学研究显示,男性88%的肛门癌也可能归因于HPV感染,同时低危型HPV6/11也会导致男性90%生殖器疣!


不过,别担心,现在9-45岁女性和9-26岁男生都可以按需接种HPV疫苗啦!快来了解更多HPV预防攻略,帮助你通关校园恋爱的甜蜜副本吧!


HPV健康讲座来了!!!

时间:2025年05月14日(周三下午)14:30-17:00

地点: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博学楼B204

活动主题:男女共防,共筑宫颈癌“零”未来

有疑问可在留言区提问,后续会有专家现场解答!!!


攻略一:认清感染事实

年轻并非无懈可击,大学生阶段正是HPV感染的高发时期。

步入大学,爱情这扇窗不知何时就会在毫无防备中打开,情到浓时甚至会发生“亲密接触”,这时就要注意了,因为对于有过性行为的人,无论男女,都有较高的概率被HPV找上门,且年轻人往往是HPV青睐的对象。

看到这里,各位大学生们可能一惊,这不就是我们正处的阶段嘛!

先别急,请看攻略二!



攻略二:科学认识传播途径

校园生活虽然丰富,但四处潜藏着HPV感染危机。

大学时光是最美好的恋爱时期,想必你也一定计划谈一场甜甜的校园恋爱。大家在享受甜蜜时,不要忘记把健康放在第一位。性行为是HPV的主要传播途径,不可掉以轻心。

单身人士亦不要暗自窃喜,因为性接触并不是HPV唯一感染途径,平时息息相关的校园生活中也可能隐藏着一些HPV感染危机,比如:


当手接触了HPV污染的物品后,在如厕、沐浴时有可能将病毒带入生殖器官;


生殖器官接触到带有HPV污染的浴巾、内衣等,也有可能被感染。

感染HPV需要一个条件,就是皮肤黏膜破损,因此,各位大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。


攻略三:重视预防

HPV对男女生健康都可能带来危害,HPV感染后大多可被免疫机制自行清除,只有少数会持续感染。不同型别的HPV感染可引起不同疾病,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可引起子宫颈、肛门部位的癌前病变,病变可最终发展为浸润性癌。一项中国HPV流行病学研究显示,88%的肛门癌可归因于HPV感染!

低危型HPV感染可引起生殖器疣,此病容易复发,需长时间反复治疗。

由此可见,预防HPV感染值得每个大学生引起重视。

基于2023年中国《子宫颈癌综合防控指南(第2版)》提出的三级预防策略与《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》,接种HPV疫苗是预防HPV相关疾病的手段之一。

接种疫苗不仅保护了自身,降低自身HPV相关疾病的发生,还间接保护了TA的健康。疫苗早打早保护,年龄越小,接种疫苗后产生的保护性抗体水平更高,第一次性生活前接种免疫效果最佳。

预防HPV感染就像是给我们的大学生活加上一层保护屏障,让无论男大和女大都可以安心享受大学生活 ,放心沉浸甜蜜恋爱。


同学们,为了解我区青年学生对HPV病毒感染知晓情况,请扫以下二维码完成调查问卷:


资料来源:从化区江埔街社区服务中心

编辑:何志军

初审:刘士扬、陈惠文

复审:马燕霞、陈正

终审:黄水平



相关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