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天气炎热,雨水增多,蚊子大军又开始倾巢而出,每一只蚊子都可能传播疾病!
快来收藏这份防控指南,让蚊子“无处安家”,防范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。
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,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,在广东,主要是通过白纹伊蚊(俗称“花斑蚊”)叮咬传播。
感染基孔肯雅病毒后,患者通常会出现以下症状:
发热:突然出现高烧,体温可达39℃以上,发热可持续1~7天。
关节疼痛:发热的同时,多个关节和脊柱出现疼痛、关节肿胀,可伴有全身性肌痛。关节痛多为游走性,随运动加剧,晨间较重。主要累及小关节,如手、腕、踝和趾关节等,也可涉及膝和肩等大关节,腕关节受压引起的剧烈疼痛是本病的特点。
皮疹:通常在发热后2~5天出现,多为斑丘疹,常见于躯干、四肢伸展侧。
其他症状:还可能出现头痛、恶心、呕吐等消化道症状。
如出现发热、关节痛、皮疹等疑似基孔肯雅热的症状,尤其是近期有前往基孔肯雅热流行地区的旅行史,一定要及时就医,并主动告知医生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,以便医生能够快速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。
1.清积水:倒花盆水、勤换花瓶水,断蚊子“产房”。
2.物理挡:穿长袖、装纱窗、挂蚊帐,灭蚊灯全天守护。
3.化学防:外出喷含避蚊胺驱蚊剂,草丛树林加强防护。
为切实做好登革热、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,保障南洋学院师生健康安全,南博物业公司南洋项目部已启动系列灭蚊防控措施,通过清积水、除杂物,从源头上阻断传播链,为师生营造安全、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。
聘请专业单位来校开展全校灭蚊和消杀工作,对校园下水道、垃圾桶、绿化带等卫生死角进行全方位消杀,有效预防和阻断基孔肯雅热、登革热等蚊媒传播。
基孔肯雅热防控,关系着每一位师生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,防控责任,人人共担。在此,我们诚挚呼吁全体师生员工迅速行动起来,严格做好个人防护举措。
学校会积极谋划、全面部署,精心开展基孔肯雅热防控专项活动,全力以赴筑牢抵御基孔肯雅热的校园安全屏障,齐心协力守护我们健康美好的校园!
编辑:何志军、欧阳舒怡
初审:刘士扬、陈惠文
复审:马燕霞、陈正
终审:黄水平